预测|全屋定制行业未来将出现百亿级、千亿级品牌
发布日期:2018-08-07 作者: 点击:
从近期各大牌发布的财报来看,极接近百亿的欧派已达到70多亿的年营收,而索菲亚、尚品宅配等也是40多亿、50亿左右的规模,所以全屋定制家居品牌们未来会不会达到千亿不知道,但是百亿已不远。
以欧派为例,2016年70亿营收是由5000家左右专卖店产生,如果达到100亿时仍然5000家专卖店计算,单店回款约200万,乘以2-2.5的销售系数,单店销售约400-500万,按客单值2万计算,其实也就是年200个左右的客户,再除以12个月,单月成交就20个左右订单。
单店20个订单的月平均销售值很难完成么?很多品牌都有潜力去实现吧,所以不用过于畏惧,把自己现有终端店面一点点管好就好。
现状一:大企业做减法。
支撑着百亿、千亿梦想的相对会是做减法做得很好的企业,其实大家都巴望着做像APPLE一样的公司,产品就那么几样,但却能打遍全天下。
在有望成为百亿、千亿的现有品牌阵列里,其实他们的产品正在“越来越少”,不论是门型、线条样式或者是柜体规格会一步一步的“规范”下来,也许是研发的作用,也许是大数据的效果,虽然也会越来越经典,但也存在失去定制初心 - 个性化的情况,嗯,这里不用太扣字眼来辩证个性化是指尺寸量身定制,还是随心所欲的个性化。
举个栗子吧。我家的橱柜因为开发商的辣鸡设计必须做700深的尺寸才行,低于700深度就会露出一个很长一截柱子出来,出于对行业的“了解”,没有找大牌来做“设计”,因为很多品牌的厂家规格里不允许出现700深的尺寸。
如果按销售人员来解释的话,一方面谓之符合人体工程学,一方面又会与柜内五金扯上关系,但事实上却可能是厂家为了板材更高的利用率,所以才不会做700深的柜体,因为国内的板材基本尺寸是1220*2440如果是做700深的柜体,嗯利用率可能会用到影响的嘎。或得是在排产上产生麻烦,总之大牌很多可能不会满足这样的用户需求。
从柜体尺寸到样式、颜色,不要太去迷信百亿、千亿级品牌的做法,他们能这样做,不一定就适合你的企业,给自己留一些保护空间,或者你加点价来做也行,大牌们很多可是加价都不做呢。
现状二:大企业易有大风险。
如果说诺基亚、摩托罗拉的风光有点远的话,我们可以看到近一点的鞋王百丽品牌,巅峰时期在商场里一半鞋品牌都是百丽家的,上万家店面,国内有10多万员工,然而呢?
所以越是大企业面临的风险越大,在家居建材行业是如此,站在风口浪尖上的全屋定制品牌也是如此,我们所在的行业不是高精尖,没有政府背书,也没有无法攻破的核心竞争力,所以给了很多跨界厂商的信心。
至于企业风险在哪里,每个阶段不一样,每个品牌不一样,只有当事人知道,比方说现在大家都在搞上市,或者已经上市,未来的风险会不会出现在股市?呵呵。
中小企业(没上市或者根本没有想过上市)厘清自己,如果没有上市或者是做成大企业的想法的趁早了解了这个心思,把更多精神放到梳理自有优势或打造自有优势上来。
现状三:易前端不稳,后端不靖。
并非恶意黑大品牌,但随着经销商越来越多,百亿、千亿的品牌在前后端的问题就越凸显,前端经销商拿着身家性命来做代理,当然想博更多的收益,但是作为品牌厂商来讲有大的战略定位,难免会牺牲一些东西,这样的牺牲成本往往结果会变成主要由经销商买单,厂家“无责”,就给前端不稳留下伏笔,品牌越大遗留到后期爆发时就越严重。
后端更明显,近年来听到大牌交不出货的新闻不在少数,质量不稳定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不论是分工厂还是主力工厂在进行管理系统迭代或分发时总会有些交织不清的地方,这也是上市品牌们拿到钱后大力调整或增加后端投入的原因之一吧。
与其做一开始就太大的规模,不如把手上的每个经销商都重视起来,稍稍调整成长步调,同步练好后端的内功,不要让经销商支持变成纸上谈兵,不要让后端制约发展,再说了经销商口碑也是品牌价值之一吧。
未来:跨界威胁
什么河里的鱼被汽车撞死的跨界打劫故事被反复讲过很多次,但事实上会是这样吗?被车撞死的鱼毕竟是少数。家居建材行业不只是比拼资金实力,或者是酷炫的商业模式,未来能生存下来的相对会是能适应竞争的成熟品牌。
不是不看好跨界品牌们,而是现在的跨界品牌们大多数还没有从温室里走出来,有原品牌的输血,没有创业精神的跨界品牌想成功?难。